你家有養寵物嗎?是狗或貓,還是其它動物呢?
當你帶給牠們遮風蔽雨的家、無憂無慮的生活時,在週遭正有許多動物,因為受到棲地破壞、過度開發、人為干預等狀況,而遊走在危險的邊緣。
這些原本與人類應該保持距離的動物,因為意外,走進了我們的世界,而「野生動物急救站」,就是牠們回歸山林前,停靠的中繼點。
當我們來到「野生動物急救站」
三月下旬,北部還是忽冷忽熱的倒春寒,到了中部,已經是晴空高照,穿著薄長袖會發汗的時節了。在這樣的日子,我們前往南投集集鎮上的野生動物急救站,所有人都是第一次來到這裡,有的人甚至從未聽說過臺灣還有一個這樣的地方--2018年七月自舊址搬遷落成,佔地2公頃多,「從這面窗戶看出去,就是我們的集集大山。」迎接我們的研究員詹芳澤醫師指了指窗外,而鄰窗下有一座生態池,巴西烏龜正悠悠哉哉的緩步,據說裡頭還有食蛇龜,「急救站有大概1500隻烏龜。」
1500隻?這個數字嚇了我們一跳,光是檢查、備食、餵養、照顧就得花多少時間?詹醫師繼續帶著我們走了一遭,ICU(加護病房)裡有隻狠狠撞上玻璃、出現神經症狀的領角鴞,高壓氧艙裡躺著的是受創的穿山甲,去年十月因套索而斷掌,照顧許久後野放的東卯山黑熊,不到兩個月又因為在淺山活動而誤觸陷阱,目前還在急救站療養中……
詹醫師告訴我們,急救站一年救援大約七百多隻動物,從緊急醫療、照護調養乃至野放訓練環環相扣,儘管成功提升野放的機率,依舊有些動物再也無法回到野外。所以,野生動物急救站希望他們的角色不僅是救護,而是可以讓更多人親近野生動物的保育,最重要的,是令你我對在地生態更有意識及關懷。
打造一輛野生動物急救車
「雖然會有黑熊這樣的大型動物需要救援,但次數不多,我們更常救護的動物是領角鴞、穿山甲、大冠鷲之類的野生動物。」談起這次拜訪的目的--希望能夠捐贈野生動物急救車的想法,詹醫師這樣提到,急救站會收到民眾與政府單位送來急救處理的傷病野生動物,每一隻都會經過檢查、醫療、照護、訓練、評估,以及最後野放回原來的棲地,不管是動物救援或野放,急救站同仁經常載著野生動物在台灣的山區行駛,因此需要馬力大一點的四輪傳動交通工具。雖然詹醫師笑說他們的夥伴身經百戰,有時即使沒有合適的車輛,也能順利完成任務;然而這背後的潛在風險,其實我們都能夠想像,因此捐贈過血液運送車、復康巴士、捐血車的快樂,將在今年展開募集捐造野生動物急救車的計畫!而這趟野生動物急救站之旅也讓我們更清楚:無論是人類或者動物,都是生活在這片土地的一份子,我們也許需要保持距離,但友善共處的心意,不能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