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日美学生活年度主题│一日美术馆
一开始,只是为了圆个艺术梦。没想到历经十几年的滋养,「美学」和「生活」竟茁壮到必须做点什么才能开花结果的阶段,这个时候「伊日艺术空间」诞生了。自2012年第一档艺术家展览后,陆续参加各地的艺术博览会,认识了许多有梦想的年轻艺术家,在他们的作品里,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千疮百孔的人生故事…。新的年度,伊日美学生活以「一日美术馆」为主题,将带领你一同进入12位台湾艺术家的秘密殿堂。
- 欲望之流∣控制│陈文立
陈文立擅长水墨风格的盆栽或庭园造景,她认为这些日常植物多半因为有了人为介入而变得扭曲。为呈现各种美丽却不自然模样,人类控制植物本来的样貌,阻碍了它们本该伸展的方向。生命就像河流,顺着流走,才能成为命定的样子,我们该学习的是如何控制欲望,而非操弄神性。 - 彩虹飘飘∣接纳│陈汉声
出生于高雄的陈汉声,擅长运用实验动画、复合媒材和动力装置表现人类与环境共生共存的合作关系,也曾以策展人身分筹画多次跨性别议题展览。他认为爱的本质不该拘泥在特定形式,重要的是包容、尊重与接纳。生命有无限可能,永远不要将自己视为生物链顶端的一员。 - 丝丝入扣∣细节│林宜姵
林宜姵对于神秘事物总是充满好奇,不断自问自答即将发生事情的好坏,一种残酷的温柔命运都隐隐骚弄着那最敏感的神经。林宜姵习惯用古典技法在画布面上游移,琢磨着一个又一个小小区块,然后一层又一层地抽丝剥茧,仿佛将所有细节堆满后,便能找到关于未知的谜底。 - 春回大地∣再生│陈圣文
传统印象中,刺绣向来是女人家的事,陈圣文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大男生。利用山上或海边捡来的废弃物,搭配细腻的绣工,将鱼网装饰成绿蠵龟的壳、烟盒制作成台湾猕猴的身躯、锈蚀的铝罐盖子则化身穿山甲的身体,陈圣文呼吁大家: 「地球只有一个,最美的风景内不该有污点存在。」 - 爱的臂弯∣包容│邱君婷
生命旅程缀满大小故事篇章,能改变与不能改变的,都会随着时间离开,留下的总是最轻盈,也是最沉重的回忆。邱君婷将对生命的疑问及感受,推至心里最柔软的地带,利用长时间的堆叠与诠释,组构她对现实生活的想像或弥补,并引领她以微观的距离贴近问题核心,用爱包容自己的敏感与脆弱。 - 脑内革命∣创新│陈立颖
陈立颖的画作大多仰赖文化符码去延伸,作品有时将西方中世纪宗教绘画与中国山水画并置;有时利用人物背景画面暗喻主景人物的一切。陈立颖引领你我行走的方向,如同他在东西方交互冲击下所提出的思考点,他并不打算给出答案,而是提供一个资讯空间,等待我们努力爬梳后,或许又是一种崭新思维。 - 日常写真∣生活│王冠蓁
王冠蓁乐于享受自己的生活,在日常里寻觅创作的可能性,不放过任何视角、任何分秒,拼凑着生活里的片段,在画中制造一些休息的人、在大火焰边取暖的人、过度用力或无所事事的人……,林林总总刻画在她的画布上,如同阅读小说,让我们身历其境似的窥探艺术家的日常。 - 屏气凝神∣专注│李瀚卿
李瀚卿有一台弹珠游戏机,里面装满了从小收集的日本动漫玩具、国内外购买的公仔及珍藏模型。长大之后,他把投掷过多的时间、金钱、收藏欲望慢慢转移到画布上,透过专注的创作过程,将自己的收藏物件升华为艺术品,从此,不再有得手后的空虚感之外,更成为自我实现的完成式。 - 人生如戏∣冒险│赖威宇
赖威宇在自己作品中,同时扮演了游戏制造者与玩家角色;他将对事件的观察,仔细安排在他的游乐园里,每个角色都有一个游戏方式,夸张的动作表情、不太正确的视角以及与年龄不相符的装扮,交织出一个新的脉络;就像一场游戏,不断闯关、不断冒险,最后在现实与虚无中找到平衡的乐趣。 - 记忆拼图∣观省│陈云
陈云的作品大多在描绘抽象和具象兼备的部分,像蒙太奇的叙诉手法。内容的本质是记忆、是感觉,也是梦境,一切都是她的内在经历,无法证明那些是真实的存在,只能透过沉淀、重新淘选、再度琢磨成一幅崭新创作,并且试图唤醒观者感知的总和,将人生的回忆与梦境,从深处取出,使之活了过来。 - 异常视界∣定位│孙培懋
孙培懋天生色弱,看不到常人能够看到的中间色相,若是不够饱和的色彩,在他的眼中便会糊成一片,于是他决定制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视觉世界。他在画布上涂抹鲜红、宝蓝、艳绿等各种原色,当这些对比极大的颜料狂奔时,终于感受到自己的视神经被满足了,进而也找到自己的创作定位。 - 生命之树∣转化│庄志维
「跨领域视觉艺术家」庄志维,喜欢将自身对于生命的细微体验转化成创作。他关注在人、物件、空间与环境场域之间的流动,认为能量像推挤彼此的浪潮,蝴蝶效应般交互影响,并且环环相扣;也相信转化或重生有时不只为生命赋予新的意义,更多了另一个提问:「究竟转化后,本质仍然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