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来,由快乐设计师自发性成立的「义剪团」,已经发展出超过三十团的规模了,在台湾各地的教养院、赡养院、安宁病房、特殊学校、中途之家、偏乡小学与小区……都有义剪团队的踪迹,成员将快乐的正面能量及人文价值,赋予在一开一阖的剪刀上,他们剪去孤老病痛的烦恼,剪出积极向前的心胸。每一段公益旅程,都刻划出感动非凡的真心故事……
在安宁病房看见阳光--淡水马偕安宁疗护中心
「来,大家来领口罩!」
明亮金黄、温柔粉红、梦幻浅紫、耀眼艳蓝、狂野豹纹……当义剪团成员戴上这些缤纷多彩的口罩进入安宁病房时,同时也将暖暖阳光与轻快的好心情带了进去。谁说安宁病房里的空气一定凝滞而沈闷?每一次来马偕,快乐义剪团与志工、病人、家属的互动总是温馨而自然,因为来这里不只是剪发,也是互相陪伴着走一段宝贵的生命旅程。
马偕义剪团的前任团长媄玲说,生病的人总是特别没精神,她希望剪发可以让他们感觉焕然一新,漂漂亮亮的面对每一天:「刚开始因为是安宁病房,有些人会感觉害怕或紧张,但如果大家都怕就没有人做了,所以我就想我来做吧,来了以后你会对自己、亲人和生活都有了不一样的想法,简单的说,就是更懂珍惜。」
「珍惜」二字说来简单,但对每一位团员而言,都是一次又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本身是设计师也是店主管的阿Ben 就说若病人正在做化疗,剪发、梳发时就会有头发不断落下,有时病人会突然呕吐,甚至有位设计师剪完一位病人走入下一间病房时,前一位病人就往生了。也有设计师是在持续播放的佛号声中,为即将离世的病人做最后的打理。这些经验是震撼教育也是生命教育,能够承受的人就会留下来,并且将服务安宁病房的病人视为最大的荣幸和福气。
原本学习护理,后来因为兴趣而转业的设计师 Ivy 回忆六年前第一次来安宁病房义剪时,看见媄玲老师站在病人身后,病人因为全身疼痛必须由几位看护帮忙扶住瘦弱的身躯,而媄玲老师低着头、弯着腰,专注的剪发,那一幕景象深深感动曾经在安宁病房实习过的 Ivy ,因为她从来没想过癌末病人会需要这样的服务。 Ivy 说:「那个时候,媄玲老师让她联想到耶稣基督也联想到天使,从此以后她每次义剪都不缺席。」
Ivy 回忆她曾经服务过一位原本是钢琴老师的病人,她的病房里播放着自己弹奏的钢琴曲,拉起的窗帘使室内一片阴暗,当 Ivy 慢慢梳理她的长发时,这位才三十出头的钢琴老师突然抱住 Ivy 痛哭, Ivy 只能安静的让她尽情释放情绪,忍着眼泪听她重复说着:「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是我……」。
Ivy 明白她还没准备好,而这首忧伤的钢琴曲至今仍不时萦绕在 Ivy 心头。
但有些病人却开朗而坚强,表现得完全不像病人,会主动与设计师开玩笑、讲笑话。也有一家人围在病床边替躺在床上的爸爸庆生,快乐的共度亲子时光。有一对阿公阿嬷的互动则让大家都十分羡慕。那位阿公虽然话不多,但对待病中阿嬷的每一个的眼神和动作都充满柔情,当设计师替阿嬷剪完头发时,阿公伸手过来轻轻把阿嬷身上的头发拍掉,简单的一个举动就胜过千言万语。
对老人家的不舍与疼惜,是义剪团成员共同的感受,因为他们看见许多病房中的主要照顾者是外籍看护,由于言语不通,往往不能及时给予卧床的长辈最需要的协助,但也有不少看护会尽量逗老人开心,是老人最依赖的陪伴者。
媄玲老师还分享了一个令人动容的例子:有一次护理师有些为难的告诉媄玲老师,有一位阿嬷身上有多处已经腐烂的伤口:「不知道有没有设计师愿意戴手套和穿隔离衣去替阿嬷剪发?」当时身为团长的媄玲,义不容辞的接下这个任务,进入病房时她看见阿嬷的家人、晚辈都闪得很远,只有一位菲佣拿着梳子、抱住一头乱发的阿嬷,协助媄玲剪发。剪发时不时有蛆从阿嬷的身下落下,媄玲知道阿嬷的头发一定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整理,她觉得阿嬷一定很难受,但更让人难受的是阿嬷家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态度,整个剪发过程里只有菲佣不断用不流利的台语声声安抚着阿嬷。
每次回想起这一幕,媄玲的眼眶总是噙着泪水,有许多新一代设计师与助理们首次参与安宁病房义剪后也都忍不住落泪,因为大家都想到自己从来没有帮自家的阿公阿嬷剪过头发。很多成员便因此立刻安排假日返乡替阿公阿嬷服务,因为大家都更懂得要珍惜与感恩与长辈相处的每一段时光。
义剪团中多位非技术者的店主管,也在多次参与后十分娴熟于如何环抱、扶持、支撑卧床病人,让设计师剪发时更顺畅,也让病人感觉更舒适而有安全感。现任团长美娟说:「这些在书本和职场上都学不到的经验,会慢慢内化为内在的改变,让人看待事情的心态越来越正面,也越来越温柔,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次服务的病人下次来时很可能已经去当天使了,但只要每次服务都能把快乐和阳光带来,每个当下就都有价值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