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來,由快樂設計師自發性成立的「義剪團」,已經發展出超過三十團的規模了,在台灣各地的教養院、安養院、安寧病房、特殊學校、中途之家、偏鄉國小與社區……都有義剪團隊的蹤跡,成員將快樂的正面能量及人文價值,賦予在一開一闔的剪刀上,他們剪去孤老病痛的煩惱,剪出積極向前的心胸。每一段公益旅程,都刻劃出感動非凡的真心故事……
在安寧病房看見陽光--淡水馬偕安寧療護中心
「來,大家來領口罩!」
明亮金黃、溫柔粉紅、夢幻淺紫、耀眼豔藍、狂野豹紋……當義剪團成員戴上這些繽紛多彩的口罩進入安寧病房時,同時也將暖暖陽光與輕快的好心情帶了進去。誰說安寧病房裡的空氣一定凝滯而沈悶?每一次來馬偕,快樂義剪團與志工、病人、家屬的互動總是溫馨而自然,因為來這裡不只是剪髮,也是互相陪伴著走一段寶貴的生命旅程。
馬偕義剪團的前任團長媄玲說,生病的人總是特別沒精神,她希望剪髮可以讓他們感覺煥然一新,漂漂亮亮的面對每一天:「剛開始因為是安寧病房,有些人會感覺害怕或緊張,但如果大家都怕就沒有人做了,所以我就想我來做吧,來了以後你會對自己、親人和生活都有了不一樣的想法,簡單的說,就是更懂珍惜。」
「珍惜」二字說來簡單,但對每一位團員而言,都是一次又一次刻骨銘心的經歷。本身是設計師也是店主管的阿Ben 就說若病人正在做化療,剪髮、梳髮時就會有頭髮不斷落下,有時病人會突然嘔吐,甚至有位設計師剪完一位病人走入下一間病房時,前一位病人就往生了。也有設計師是在持續播放的佛號聲中,為即將離世的病人做最後的打理。這些經驗是震撼教育也是生命教育,能夠承受的人就會留下來,並且將服務安寧病房的病人視為最大的榮幸和福氣。
原本學習護理,後來因為興趣而轉業的設計師 Ivy 回憶六年前第一次來安寧病房義剪時,看見媄玲老師站在病人身後,病人因為全身疼痛必須由幾位看護幫忙扶住瘦弱的身軀,而媄玲老師低著頭、彎著腰,專注的剪髮,那一幕景象深深感動曾經在安寧病房實習過的 Ivy ,因為她從來沒想過癌末病人會需要這樣的服務。 Ivy 說:「那個時候,媄玲老師讓她聯想到耶穌基督也聯想到天使,從此以後她每次義剪都不缺席。」
Ivy 回憶她曾經服務過一位原本是鋼琴老師的病人,她的病房裡播放著自己彈奏的鋼琴曲,拉起的窗簾使室內一片陰暗,當 Ivy 慢慢梳理她的長髮時,這位才三十出頭的鋼琴老師突然抱住 Ivy 痛哭, Ivy 只能安靜的讓她盡情釋放情緒,忍著眼淚聽她重複說著:「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是我……」。
Ivy 明白她還沒準備好,而這首憂傷的鋼琴曲至今仍不時縈繞在 Ivy 心頭。
但有些病人卻開朗而堅強,表現得完全不像病人,會主動與設計師開玩笑、講笑話。也有一家人圍在病床邊替躺在床上的爸爸慶生,快樂的共度親子時光。有一對阿公阿嬤的互動則讓大家都十分羨慕。那位阿公雖然話不多,但對待病中阿嬤的每一個的眼神和動作都充滿柔情,當設計師替阿嬤剪完頭髮時,阿公伸手過來輕輕把阿嬤身上的頭髮拍掉,簡單的一個舉動就勝過千言萬語。
對老人家的不捨與疼惜,是義剪團成員共同的感受,因為他們看見許多病房中的主要照顧者是外籍看護,由於言語不通,往往不能及時給予臥床的長輩最需要的協助,但也有不少看護會盡量逗老人開心,是老人最依賴的陪伴者。
媄玲老師還分享了一個令人動容的例子:有一次護理師有些為難的告訴媄玲老師,有一位阿嬤身上有多處已經腐爛的傷口:「不知道有沒有設計師願意戴手套和穿隔離衣去替阿嬤剪髮?」當時身為團長的媄玲,義不容辭的接下這個任務,進入病房時她看見阿嬤的家人、晚輩都閃得很遠,只有一位菲傭拿著梳子、抱住一頭亂髮的阿嬤,協助媄玲剪髮。剪髮時不時有蛆從阿嬤的身下落下,媄玲知道阿嬤的頭髮一定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整理,她覺得阿嬤一定很難受,但更讓人難受的是阿嬤家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態度,整個剪髮過程裡只有菲傭不斷用不流利的台語聲聲安撫著阿嬤。
每次回想起這一幕,媄玲的眼眶總是噙著淚水,有許多新一代設計師與助理們首次參與安寧病房義剪後也都忍不住落淚,因為大家都想到自己從來沒有幫自家的阿公阿嬤剪過頭髮。很多成員便因此立刻安排假日返鄉替阿公阿嬤服務,因為大家都更懂得要珍惜與感恩與長輩相處的每一段時光。
義剪團中多位非技術者的店主管,也在多次參與後十分嫻熟於如何環抱、扶持、支撐臥床病人,讓設計師剪髮時更順暢,也讓病人感覺更舒適而有安全感。現任團長美娟說:「這些在書本和職場上都學不到的經驗,會慢慢內化為內在的改變,讓人看待事情的心態越來越正面,也越來越溫柔,雖然大家都知道,這次服務的病人下次來時很可能已經去當天使了,但只要每次服務都能把快樂和陽光帶來,每個當下就都有價值與意義。」